各学院:
大学生力学竞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力学与相关专业知识的热情,活跃校园学术氛围,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促进相互交流与学习为目的。经研究决定2015年举行温州大学第四届大学生力学竞赛。现将竞赛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温州大学教务处
承办单位: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竞赛组委会:
主任:施晓秋;
副主任:朱翔鸥,赵燕;
成员:金清理、王振国、史文海、林礼区、陈志鸟、朱伟强。
二、竞赛题目
火箭助推滑翔机设计制作与飞行。
利用指定的材料,设计并制作火箭助推的滑翔机,利用飞行试验检验滑翔机在火箭推力(或者牵引力)和空气动力等载荷作用下的飞行性能和载重能力。
具体竞赛内容包括四个环节:①理论方案设计;②火箭装配与滑翔机加工制作;③飞行试验;④答辩。
三、参赛对象和形式
参赛者为温州大学在校本专科学生。以组队形式参赛,每队成员不得多于3人;每个参赛队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
四、参赛名额
温州大学各学院参赛队不多于10队。
五、竞赛要求
1、参赛要求
(1) 每个参赛队只能提交一份参赛作品,并命名。作品名称不得多于10个中文字或5个英文词,作品名称和内容不得出现参赛学院名称信息。
(2) 参赛学生只允许参加一个参赛队,各队应独立设计、制作。
(3) 各参赛队必须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第②、③、④环节竞赛(第①环节竞赛由各参赛队在赛前进行),缺席者作自动放弃处理。竞赛期间不得任意换人。若有参赛队员因特殊原因退出,则允许缺少1人竞赛,否则参赛队作自动放弃处理。
2、理论方案设计要求
(1) 内容包括:方案设计摘要、主要结构布局图、计算简图、载荷分析和飞行性能估算等。
(2) 方案设计格式和要求:封面(附件1);第一部分为300字左右的方案设计摘要;第二部分为主要结构布局图、计算简图和载荷分析、飞行性能估算等。除封面外,其余各页面上均不得出现参赛学院和个人的姓名,否则方案设计按零分计。
(3) 参赛队必须在规定时间将理论方案设计提交组委会,逾期作自动放弃处理。同一学院的参赛方案不得雷同,一经判定为雷同方案,组委会有权责成参赛学院选出其中的一队参赛,另一队作弃权处理。
3、火箭装配与滑翔机加工制作要求(示意图见附件2)
(1)火箭制作材料和滑翔机制作的主体结构材料即配重材料由组委会统一提供。包括a.滑翔机部分的主体材料:包括①辅助的ABS 注塑结构件2 套,用于火箭与滑翔机连接,包含2 个挂钩(附件2 图1)和2 个机头(附件2 图2);②3mm 厚度桐木材质的厚木板2 块(附件2 图3);③2mm 桐木材质的中厚木板1 块(附件2 图4);④1mm 桐木材质的薄木板2 块(附件2 图5);⑤桐木材质的顺纹木条3 根(附件2图6)。b.火箭制作材料包括火箭套材2 套。c.载重物为组委会定制的专用标准配重块(附件2 图7),1g,2g,3g,5g 等四个等级配重各提供2 块,10g 配重提供4 块。d.本届比赛专用的模型火箭发动机及其推力曲线(附件3)。
(2)制作过程中,原则上火箭箭体要求按照所提供的原材料原样制作,不应改变原材料的基本结构,任何试图改变火箭箭体原材料质量的做法均视为违规。
(3)参赛选手除对表面油污进行清理外不允许对标准载重物进行任何加工。载重物必须安装在滑翔机上,随滑翔机起飞和降落。载重物和滑翔机应单独的进行质量审核,审核完成后现场进行载荷安装和固定。安装和固定载荷的过程中不允许再对滑翔机和载荷进行任何减轻重量的处理和加工。飞行过程中不允许载荷物脱离滑翔机。
(4)滑翔机主体结构材料必须选择组委会提供的材料设计和制作。
(5)滑翔机制作允许使用辅助材料,辅助材料可由各参赛队根据本队理论设计方案的需要自行增加。如果机身带有分离抛射物(抛射物不允许是载重配重物),必须采取安全回收方式,以确保分离物缓慢安全着陆。
(6)辅助材料包括标准件和其他辅助材料。标准件指大头针,螺丝钉,橡皮筋,回形针等或经竞赛委员会认可的标准件。其他辅助材料须现场加工,总质量不大于3g。
(7)滑翔机空载状态下总质量应为:m≥25g,要求载重质量m范围为:5g≤m≤30g 。正常飞行时最大翼展在480-550mm(附件2图9)。
(8)参赛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3 个半小时)完成制作,组委会提供502 胶、胶带纸和电子秤,其它工具自备。参赛队可利用配给的竞赛器材制作2 架相同的滑翔机进行飞行试验,两架滑翔机各自的载重总质量应相同。为安全考虑,配重块至少用胶带纸粘结缠绕一圈以上,固定牢靠,配重块不能外露。只制作一架的参赛队只允许飞行一次。
(9)滑翔机制作完成后交组委会,由组委会对滑翔机的空载质
量、翼展以及总载重量进行审核,登记载重量,并由参赛选手代表签名。同时对作品与理论方案的一致性进行评判和打分。滑翔机主要尺寸和理论方案设计尺寸的误差应在5%以内。
4、飞行试验步骤及要求
(1)组委会将比赛专用发动机分别交参赛队,参赛选手进行飞行前准备,裁判员核对滑翔机配重质量与登记质量一致后,方能进行飞行。发射角度与垂直方向夹角30 度以内(见附件2 图10)。
(2)飞行留空时间:从火箭点火开始计时,到滑翔机着陆计时结束。
(3)制作两架滑翔机的参赛队可以飞行两次(每架滑翔机各飞一次),取两次飞行的最好成绩。
5、评分规则
根据①理论方案设计;②火箭装配与滑翔机加工制作;③飞行试验;④答辩四个方面进行评分,总分为100 分。
(1)理论方案设计(20 分)
按方案设计和理论分析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正确性以及文本质量评分。
(2)火箭装配与滑翔机加工制作(10 分)
按滑翔机制作的外观质量与设计方案的一致度评分。
(3)飞行试验(60 分)
a. 飞行过程中有明显的火箭和滑翔机的分离过程(5 分);
b. 分离后火箭飘带展开正常并完整飘落着陆(5 分);
c. 正常飞行状态下,依据飞行留空时间的长短和载重量的大小综合评判,计分方法为:50×(A / Ab),其中A= m×t ;m 和t 分别为当次飞行的载重量和飞行留空时间,单位分别是克(g)和秒(s)。Ab 为A 值最大的三个代表队的A值算数平均值。飞行过程中飞机脱离裁判员视线或碰到任何障碍物视为飞机着陆。(50 分)
(4)答辩(10 分)
参加答辩名额确定:按(1)、(2)、(3)项总得分排序,在设定的一等奖数量基础上按成绩排名再扩大50%参加答辩环节,以确定特等奖(可空缺)和一等奖。答辩涉及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以及滑翔机设计制作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每队答辩时间不超过5 分钟。按现场叙述和答辩情况,由评委当场给分。
6. 失败判定准则
由下列情形之一的,均认为失败:
(1)滑翔机主体结构材料不符合规定的材质要求。
(2)飞行前裁判员检查配重质量与登记质量不一致。
(3)辅助材料不符合规定的要求。
(4)滑翔机不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5) 滑翔机不符合规定的翼展要求。
(6) 飞行中火箭或者滑翔机出现解体。
(7) 飞行中配重块脱落。
(8) 分离抛射物未采用安全回收方式回收。
(9) 飞行留空时间t<15s 视为飞行失败。
若发动机在起飞时因质量问题出现故障,但并未损坏箭体和滑翔机,允许更换发动机重新飞行。
六、竞赛安排
1、报名
请各学院的参赛队于2015年9月7日-9日将“参加温州大学第四届大学生力学竞赛报名表”(附件4)及汇总表发到联系人邮箱(phylab@wzu.edu.cn),报名后各学院统一向组委会领取滑翔机制作材料每队两套。
2、竞赛
温州大学第四届大学生力学竞赛将于2015年10月17日(周六)在温州大学举行。具体安排如下:
(1)内容
开幕式、火箭装配与滑翔机加工制作、飞行试验、答辩。
(2)时间与地点
滑翔机加工制作:
时间:2015年10月17日8:00-11:30
地点:温州大学南校区体育馆三楼(暂定)
飞行试验:
时间:2015年10月17日13:00-16:00
地点:温州大学南校区操场(暂定)
现场答辩:
时间:2015年10月17日16:00-17:00
地点:南校区3号楼A座3-A410室(暂定)
(3)参加人员
参赛学生;竞赛负责人、竞赛指导教师等。
(4)报到
①请各学院的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于2015年10月17日上午7:30前到温州大学南校区体育馆报到。
②参赛学院竞赛负责人和指导教师于2015年10月17日上午8:00在温州大学南校区体育馆抽签。
③竞赛专家组成员请于2015年10月17日上午9:00前到温州大学南校区3号楼3A-410室报到。
(5)理论设计方案提交
参赛队员必须在2015年10月16日16:00前提交理论方案设计的电子文档,包括封面和正文两个独立文档,格式要求为pdf,分别以“封面”和“正文”命名。封面和正文打包为winrar格式的压缩文件,容量尽可能控制在10M以内,以“学院名称+队号”命名(例如:物电学院1),队号由各学院竞赛负责人统一进行编号,且不得变更。电子文档发送至电子邮箱:phylab@wzu.edu.cn。10月17日报到时提交纸质文本一试2份。
七、奖项设置、获奖等级评定及相关说明 1.奖项设置、获奖等级
特等奖(可空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队。对获奖的学生给予表彰奖励。
2.相关说明
学校将推选成绩优秀的学生,代表我校参加今年11月20--22日在宁波大学举行的“浙江省第四届大学生力学竞赛”。